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从南海之滨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银行)在深圳诞生,至今也已38年,从1亿元资本金、1个营业网点、34名员工起步,成长为总资产超12万亿元、员工近12万人、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八位的国际化银行集团,成为深圳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国银行业的重要新生力量。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沃土、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环境;也得益于招商银行“五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始终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理念。其中,创新是招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对创新驱动发展的不懈追求中,招商银行在多个领域开辟了行业先河,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贡献了力量。
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组织活力
招商银行于1987年由招商局创建,是我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商业银行。自创建时,招商银行就将“探索中国金融改革、促进银行企业化经营的创新试验”写入公司章程。作为我国企业创办银行的一个创新尝试,金融管理部门、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招商银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招商银行成立之初就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制定公司章程,确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董事会对重大事项行使决策权,日常经营由管理层负责。良好的公司治理成为招商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市场化机制是招商银行的一大特色。自成立起,招商银行就推行了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的全员聘用制,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建立了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六能机制”。长期以来,招商银行不断健全以“六能机制”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营造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创业环境,保持竞争压力、激发队伍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充分调动了干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焕发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世纪90年代,招商银行这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被权威媒体总结为“招银模式”,在中国银行业引起广泛关注。有报道指出:“招商银行的成功运作,不仅使人们相信商业银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的改革模式,同时也令金融界对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充满信心。”
以金融创新服务社会民生
创新永无止境。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客户需求在变,招商银行始终因势而变、因您而变,在创新中不断满足社会民生的需要。
服务创新,赢得口碑。服务是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招商银行的品牌符号是金葵花,寓意着客户是太阳、招商银行是葵花,“葵花朵朵向日倾”,招商银行永远围绕客户的需求转变。招商银行长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践行“因您而变”的服务文化,伴随市场变化和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方式和手段。创立之初,招商银行规模小、底子薄、实力弱,要想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必须靠服务取胜。招商银行在第一次董事会会议上就把“服务”写入办行方针,将“如何看待顾客是上帝”作为第一次社会招聘的考题,并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突破口,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率先延长营业时间开设“储蓄夜市”,让上班族办理业务更方便;率先推行站立服务、微笑服务、面对面服务和上门服务,让客户感受更加温暖;率先引入叫号机,让客户坐着排队;率先在营业大厅摆放牛奶咖啡、纯净水,提供便利设施;率先设置大堂经理,解答客户疑难问题;率先设立24小时服务的自助银行,让服务不间断……这些做法现在看起来很寻常,但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却很新颖,拉近了招商银行与客户的距离,树立了优质服务的口碑,引领中国银行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20世纪90年代,招商银行员工身披红绶带,站立、微笑服务客户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招商银行率先建立了客户分层服务体系,在保持大众客户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推出金葵花、私人银行服务,打造了完整的财富管理业务体系,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加强干部员工专业化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帮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总结提炼标准化服务范式,创新推出并持续迭代网点服务设施规范;高度重视客户体验和反馈,常态化开展“行长当值大堂经理”“一把手聆听客户声音”等活动;不断完善适老化和无障碍服务设施,提升新市民、老年人和涉外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加强金融宣教,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从温暖用心的服务态度和手段,到分层分类的服务体系,再到不断提升的专业服务能力,招商银行始终坚持对客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不断提升客户服务的广度、深度、温度和精准度,赢得了客户的忠诚度、品牌的美誉度和市场的认同度。
产品创新,打造特色。产品和业务是银行与客户连接的关键纽带。招商银行将先进理念、前沿技术率先运用到银行产品和业务创新中,努力做到“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1995年,在国内普遍使用存折的年代,招商银行划时代地推出集本外币、定活期、多功能于一身的金融创新产品——“一卡通”,实现全国联网、通存通兑,引领中国银行业从存折时代进入银行卡时代,被媒体誉为“一招鲜,吃遍天”。1999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招商银行率先发展网上银行,推出“一网通”,为客户提供线上化支付服务。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居民消费和财富快速增长,招商银行又率先推出国际标准信用卡,实现了“免抵押、免担保,一卡双币、通行全球”,全新定义了中国信用卡的基本标准;率先推进金葵花理财,并引入AUM(管理客户总资产)理念,从客户视角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零售金融服务,推动中国财富管理进入新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招商银行在全国举办“穿州过省,一卡通行”系列营销宣传活动,此图为深圳场景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招商银行创新的步伐也同样坚实有力。1989年,招商银行在国内率先开办离岸业务,服务中国对外开放;率先推出企业网上银行、现金管理平台CBS、财资管理云,大幅提升了企业客户的资金管理效率,树立了创新引领的市场形象。特别是招商银行与科技型企业有着相近的成长经历、相似的科技基因,对服务好科技型企业、助力产业升级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责任感。早在1994年,招商银行就积极开展买方信贷业务,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2010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企业融资脱媒、需求多元化趋势加速,招商银行跳出表内信贷思维,首创FPA(客户融资总量)理念,推出面向创新成长型企业的“千鹰展翼”计划,打造了投商行一体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综合化融资需求。近年来又推出“科创贷”等拳头产品,打造了专业化、体系化、生态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普惠金融方面,招商银行创新“招企贷”“招捷贷”等数据融资产品和“信贷工厂”等标准化模式,服务千家万户中小微企业。随着中资企业“出海”,招商银行又推出全球现金管理和“全行服务一家”等新模式,助力企业海外发展,保障资金安全。
科技创新,赋能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招商银行长期坚持“科技兴行”战略,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双引擎的核心作用,始终坚定不移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在业内率先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基金;始终保持对科技发展趋势的前瞻研判、学习吸收,不断提升科技实力;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产品、业务、服务、流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创立之初招商银行就按照“统一管理、统一需求、统一规划、统一系统”的指导思想,建立了全行统一的核心业务系统。第一座自有物业不是办公大楼,而是电脑大厦。上世纪90年代,招商银行提出“水泥+鼠标”的策略,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线上+线下”服务,引领了银行业网上银行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出“移动优先”的策略,以“招商银行”“掌上生活”两大App抢先布局平台化经营,如今两大App月活突破1.2亿户。云时代,率先实现全面上云,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应用。AI时代,提出AI First理念,加快人工智能应用研发,上线各类大模型应用场景184个,积极探索“AI+金融”“人+数智化”模式,打造AI型组织。当前,招商银行科技人员达1万人,占全行总人数近10%,形成科技人员靠前站位、业务人员主动拥抱技术的良好氛围,正在沿着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方向,加快打造数智招行。
以价值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
招商银行敏锐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和客户需求的趋势性变化,以前瞻的战略选择和坚定的战略执行,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在世纪之交,招商银行实施了“三步走”战略,通过业务网络化,构建了以“一网通”为基础、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体系,有效弥补了物理网点覆盖的不足;通过资本市场化,按照严格的国际会计准则在沪港两地上市,满足了资本需求,消化了历史包袱,提升了管理水平,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通过发展国际化,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设立机构,打造了跨境经营的平台,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引进RAROC、EVA、FTP等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工具,实施新资本协议,管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2004年,招商银行开启“零售银行”战略转型,以“点点滴滴,造就非凡”的坚守,在零售这条投入大、见效慢的赛道上逐步形成体系化优势;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利率市场化、融资脱媒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实施“轻型银行”战略,加快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资本内生能力的行业领先。
新时代、新征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银行业的发展锚定了新方向。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轻型银行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价值银行”战略,将时代所向、国家所需、客户所愿与招商银行所能有机结合——以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和社会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力争实现共生共赢、成果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最佳客户服务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助力客户资金安全、财务健康和财富保值增值,零售客户突破2亿户、公司客户突破300万户。打造最佳员工成长银行,坚持“尊重 关爱 分享”的人本理念,当前员工总数近12万,连续14年入围“中国年度最佳雇主”10强,并于2024年首次获得第一名。打造最佳股东回报银行,以稳健经营与价值创造持续提升资本回报,ROAA和ROAE保持较高水平。打造最受合作伙伴信赖银行,秉持共生共赢,积极深化金融服务生态圈建设。打造最具社会责任银行,践行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减费让利促消费、扩投资;积极践行ESG理念,支持乡村全面振兴、参与公益慈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招商银行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探索特色化、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打造以零售业务为重点、四大板块均衡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严格管理、守正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和“人+数智化”的服务模式,加快国际化、综合化、差异化、数智化转型,积极应对低利率时代挑战。时代在变,客户和市场在变,创新作为“招银模式”的内核从未改变。招商银行始终保持创新的动力、创新的激情,从过去的“一招鲜,吃遍天”转变为“招招鲜,吃遍天”。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深圳是招商银行的诞生地,招商银行发展的每一步,都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紧密相连,都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同频共振。生于斯、长于斯,招商银行始终饮水思源,发挥总部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截至2025年6月末,招商银行在深圳地区本外币存款余额1.16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5363亿元,服务1578万户零售客户、31万家企业客户;依托零售业务体系化优势,助力市民实现美好生活,管理AUM达1.36万亿元;发挥行业专业化、投商行一体化、全行服务一家优势,持续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深圳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在深圳年纳税超300亿元。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为在深金融机构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提供了新的机遇。招商银行将继续秉承特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的生力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探路者,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谱写招行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招行力量。
作者:王良「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